你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请启用javascript,否则网页将非正常运行!
高三全日制招生
新闻资讯
牢记重托奋进新时代——牢记总书记重托推进治蜀兴川的生动实践
2018-03-04    |   文章来源:    |  分享到:
0


关键词:教育 教学 学习

文章来源:四川教育


站位

  毫不动摇树牢“四个意识”,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四川实践

担当

  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担当四川使命,在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中展现四川作为,在勇于探索中补齐发展短板、突破发展瓶颈

落实

  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检验履职尽责的根本标尺,创新形成大调研、大督导、清单制、责任制等抓落实的方法,干部面貌、干群关系焕然一新,汇聚起拼搏新时代的强大动能

  这是充满希望的时代,这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农历正月初三刚过,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村民已在地里忙碌,新种下的1000多亩马铃薯,承载着村民们脱贫的希望。

  3月1日,一个好消息令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家庭客栈经营者罗伍介兴奋不已,关闭了近7个月的景区部分景观即将恢复开放,神奇九寨将给这里的发展振兴带来新的希望。

  3月2日下午,成都市温江区百裕创新药物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全市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掀起成都市重大项目建设热潮,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孕育新的希望。

  希望,是春天的另一种深意。春染大地,万物生辉。从成都平原的生机勃发到高原藏区的安宁祥和,从巍巍大凉山的热腾到龙门山脉映秀小镇的和美,从繁忙的车间到崭新的村寨……美丽繁荣和谐的“四川画卷”,一年更比一年精彩。

  这是大美中国的四川图景!“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蜀兴川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去年12月8日发表的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公报,旗帜鲜明。

  道路昭示方向,思想引领航向。走过五年,“中国巨轮”扬帆远航、行稳致远;走过五年,“治蜀兴川”砥砺奋进、坚定前行。

  四川人民永志难忘——五年前,在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援取得重大胜利、着手准备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深入灾区看望慰问干部群众,考察指导抗震救灾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及党的建设工作,为四川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了前行勇气、坚定了发展信心。一年前,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与代表们共商国是,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创新创造、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等方面,对进一步做好四川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重要要求。半个多月前,总书记再次来川视察,深入凉山州、阿坝州、成都市的村镇、社区、企业,把党中央的关怀带到千家万户,鲜明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总体要求和“五个着力”重点任务。

  四川人民永志难忘——总书记多次听取四川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四川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脱贫攻坚、藏区工作、彝区发展、党的建设等都给予大力支持。

  实践检验真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芒照耀下,四川取得的每一分成绩、每一点进步,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

  牢记总书记重托,四川奋进新时代——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治蜀兴川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奋力书写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时代答卷!

 

站位

  毫不动摇树牢“四个意识”,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四川实践

  “总书记来到镇上看望大家,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亲临映秀,深深感动着汶川县映秀镇中滩堡村书法爱好者王程。春节期间,他提笔写下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来表达心声——“永远跟党走”。

  总书记十年前就曾到过映秀,在残垣断壁中与灾区人民风雨相随,带来党中央的关怀。十年之后再重逢,喜悦与感恩交织,激荡在每一位映秀人心中。

  治蜀兴川的路上,这样的心声升腾为四川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的深切共鸣。在芦山地震震中龙门乡美丽新村村口,有一块感恩石静静挺立,石上镌刻的五个大字分外鲜艳:“永远跟党走”!

  在凉山彝区群众的家里,一幅幅感恩对联高高悬挂;在高原藏区藏寨里,一面面鲜红国旗迎风飘扬……朴实的感恩、真挚的情感,定格为四川大地最美的风景。

  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却有着相同的感受,共同的心声,这是来自人民群众的朴素抒怀,昭示着这片48.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广大干部群众对人民领袖和党中央的追随和拥戴。

  历史坐标铭记,2017年10月的北京,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与人民大会堂如潮掌声遥相呼应的,是9100多万四川各族儿女的衷心认同与拥护之情。

  这是因为,走过极不平凡五年的四川感同身受:领航中国巨轮破浪前行,需要坚强的核心。

  这是因为,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治蜀兴川事业无往不胜。党的十八大以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启领航中国的新征程。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中国梦四川篇章如何才能写得精彩?

  方向问题,始终是决定治蜀兴川事业成败的根本所在。树牢“四个意识”,是四川找准方向的钥匙。对标旗帜鲜明——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离开的第二天,省委先后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省委鲜明强调,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常委会、党组会、中心组、党校、农民夜校……各种形式的学习在全省深入展开,就是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后,省委都会赓即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向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方针路线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成为全省上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对标不打折扣——2017年,四川制定《关于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一年来已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320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到“五个必须”、坚决防止“七个有之”,省委班子带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同违反党章、破坏党的纪律、危害党中央集中领导和团结统一的言行作斗争,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从政治角度看,治蜀兴川事业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观察者这样评价。

  对标一以贯之——有这样一个细节引人关注:在2017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中,专门用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治蜀兴川全局,强调以此作为思想旗帜、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思想上坚定认同、政治上绝对忠诚、情感上衷心拥戴、行动上紧紧跟随,省委始终坚定如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就是四川的前行方向,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就是四川的前行方向,9100多万四川各族儿女的期待就是四川的前行方向。

  伟大思想引领,方向明、思路清。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治蜀兴川全局,不折不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四川工作指示批示要求,结合实际转化为治蜀兴川方略。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2017年12月,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一月余,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作出《决定》,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部分内容进行了强化和完善。“变”与“不变”中,彰显坚定方向——变化的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8个明确”和“14个坚持”的具体化,不变的是自始至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奋力践行。

  梳理五年来省委全会的关键词不难发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从“十三五”规划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从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到脱贫攻坚“头等大事”、从绿色打底的生态文明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每次全会的聚焦点,每个《决定》的主题词,无不严格对标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又立足省情,具化为务实管用的“四川方略”。

  在科学思想的指引下,从“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到“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四项重点工程”,治蜀兴川的总体工作格局不断丰富和完善。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四川坚定前行。

担当

  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担当四川使命,在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中展现四川作为,在勇于探索中补齐发展短板、突破发展瓶颈

  新年伊始,喜讯频至。期盼的,成功了。2月底,二重核电容器厂厂房里,在国内顶尖核电专家见证下,“华龙一号”巴基斯坦K-3项目所有波动管进行了验收,一次交检合格。这些四川造“华龙一号”的关键设备将运往巴基斯坦卡拉奇,成为我国新一代核电技术走向世界市场的耀眼注解。

  阻隔的,连通了。2月14日,登上凉山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的记者惊讶地发现,如今村民不仅有了便捷钢梯、稳定供电,还搞起了旅游业,做起了网络直播。这个昔日的“悬崖村”,正积极融入山外的世界。

  传统的,升级了。2月10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透露,去年全省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6989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创5年来新高,投资规模居西部第一。传统产业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从核电站到贫困村,从经济到民生,种种变化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全省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前行的步履,置于历史的标尺中更能显示其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治蜀兴川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奇崛与艰辛?

  这是宏观经济异常严峻,“追赶”和“转型”压力并存的五年。2012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寒冬”提醒所有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三期”阵痛叠加已在眼前。对四川来说,既面临“转型之困”——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新发展方式尚待确立,又面对“追赶之困”——人均GDP、城镇化率等多项发展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区域协调发展形势紧迫的五年。2012年底,四川贫困群众750万人,逼近全国贫困人口1/13。四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逾7成。同年,成都GDP总量占全省34%,高于第二名城市总量6倍以上,首位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挑战不止于此。五年来,芦山强烈地震、茂县特大山体滑坡、九寨沟地震等自然灾害接连袭来,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既紧且重;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南充拉票贿选案等造成恶劣影响,重建良好政治生态任重道远……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接踵而至的挑战,四川何去何从?

  是观望等待,还是主动作为?担起时代使命,四川选择了后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要要求,五年来,四川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一方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以来关停小煤矿753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488户,提前完成国家任务;另一方面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恒心重点发展高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是墨守成规,还是勇于探索?担起国家任务,四川选择了后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要增强改革动力,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要求,五年来一大批国家战略、国家试验在川密集展开。从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型省份、成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国首批13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中四川贡献了8条,中央赋予的159项自贸区改革任务在川全面启动,四川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批新经验、新举措。

  是趋易避难“绕着困难走”,还是迎难而上“啃最硬的骨头”?

  担起人民期望,四川选择了后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要求,五年来四川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其作为全省“头等大事”,采取超常举措,付出超常努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迅速有序科学高效开展芦山地震抢险救援,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

  不久前,北欧和波罗的海六国议长代表团首次联合访川。“十分惊讶”“大开眼界”是议长们最多的感慨。“没看到中国这头‘大象’全貌,但四川已经能让人感受到中国的发展。”拉脱维亚议长穆尔涅采说。

  让不少观察者奇怪的是,作为西部大省,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又面临多重特殊矛盾和重大考验,如何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担下如此多的重任?又靠什么“拿下”如此多的硬仗?

  因为四川有敢于担当的锐气。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改革,率先推进国企改革……为全国改革重要发源地之一,四川历来不缺敢为天下先的锐气,不甘人后的探索。也正是依靠改革,我省城乡面貌发生了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以转型发展为例。细心人注意到,早在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考察时,明确要求四川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抓发展,就是抓转型。“宁可主动将经济增速降下来,也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纠结于经济增速的排位,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几年来,转型发展、稳中求进一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经济工作主基调。历经考验,始终未变。

  因为四川有能够担当的底气。看区位,四川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点,是国家内陆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和重要支撑;看经济,四川是西部大省,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长期占西部地区1/5甚至1/4;看贡献,5年间四川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逾500万人,约占全国1/11。2017年四川以占全国1/22的经济总量,贡献了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约1/1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数的约1/12……责任与担当,一目了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担当四川使命,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展现四川作为,在勇于探索中补齐发展短板、突破发展瓶颈……过去几年,勇于担当的四川,逐步筑起事关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石”。

  ——担当中看稳中求进。五年间四川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排名升至全国第六位,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高于全国,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担当中看动能切换。五年间四川多个经济指标出现或逼近突破点:继2016年全省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去年服务业比重进一步逼近50%的历史性关口,工业和服务业“双主导”的新型产业结构呼之欲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较2012年实现翻番,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

  ——担当中看攻坚克难。五年间全省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17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5%下降到2.7%,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打响。五年来四川林业累计对沙化土地、石漠化土地投入治理资金超50亿元,创历史新高。

  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四川正迎来无比光明的前景。

 

落实

  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检验履职尽责的根本标尺,创新形成大调研、大督导、清单制、责任制等抓落实的方法,干部面貌、干群关系焕然一新,汇聚起拼搏新时代的强大动能

  几天前,春节的气息尚未褪去,一纸“实施意见”通过媒体发布,触动四川党员干部。

  这份名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实施细则》的文件,对改进调查研究、联系指导基层、精简会议活动等作出更严、更细、更具操作性的规定,强调坚持不懈改作风转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抓牢抓实抓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八项规定引领作风建设,开辟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抓牢”“抓实”“抓成”,正是印在四川大地的鲜明印迹:牢的是一抓到底、扭住不放,实的是不掺假水、不尚空谈,成的是治蜀兴川各项事业。

  2月22日,节后上班第一天,成都市召开“全面落实年”动员大会,首位城市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实干劲踏上新年新征程;同一天,广元市召开“作风纪律深化年”动员大会,部署“七破七立”任务,誓以干部的“辛苦”换来群众的“安逸”……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在全省上下兴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中,身处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忙碌着,向交通难题“开火”,向住房改善“宣战”,向产业升级“注力”,早早开始了新一年的再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

  对于四川而言,抓落实更为紧迫。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四川不断完善治蜀兴川总体方略,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改善民生、精准脱贫攻坚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繁重的任务事项。

  作为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的经济大省,在新常态下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超常的努力;作为承担为全国闯关探路任务的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每一项先行先试,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作为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6个省份之一,每摘下一顶贫困帽,都要狠下“绣花”功夫。

  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检验履职尽责的根本标尺!”省委鲜明提出,抓落实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思想素质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直接体现党性修养强不强、直接检视为民情怀深不深、直接反映工作作风实不实。

  突出“关键少数”抓落实——“五进中江县石垭子村”“五入仪陇县安溪潮村”……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联系点、扶贫联系点,察实情、听民声、解难题。

  建立省级领导联系市(州)和基层工作制度,不定期对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依法治理、党建工作等开展调研督导。

  最稀缺的是时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文,要求进一步精简文件简报、精简会议,未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不得通知市(州)党委书记、市(州)长参加会议。

  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带动形成了层层示范带动、层层抢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坚持“大调研”抓落实——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过程,一个鲜明特点令人印象深刻:每次省委全会研究出台贯彻意见,无不是建立在大调研的基础之上。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召开前,省委确定22个重大课题,由省级领导牵头开展调研,提交全会审议的《决定》充分吸纳了调研成果;起草十届省委报告,省委确立26个重大课题由常委同志牵头、省级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开展调研,并组织智库和高校专家围绕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前,省级领导、50位厅级领导及112位市级领导奔赴160个县市区开展“扶贫大会诊”……

  以大调研为起点,以领导干部“一把手”勇挑重担为表率,察明实情,为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打牢基础,推动形成真抓、敢抓、善抓、常抓的抓落实工作格局。

  强化“专项督导”抓落实——在推进专项工作中成立督导组,充分发挥上级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严格督查和专业指导作用,对照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逐一督促落实。以脱贫攻坚为例,2017年四川实施了三轮专项督导,全覆盖160个有脱贫任务的县和11501个贫困村。

  下深水、摸活鱼。省委要求督导组在县(区)蹲点调研督导时间不少于3天。后来进一步创新出“交叉督导”模式,即省直部门(单位)不直接督导自己联系指导的贫困县,以促进帮扶部门(单位)互比互学。

  行之有效,而后全面开花。在四川,有稳定经济增长的专项督导,有正风肃纪的专项督导,有环境保护的专项督导,有“基本解决执行难”的专项督导,有易地扶贫搬迁的专项督导……明察暗访相结合的工作法,上升为制度安排,广泛应用到铸就治蜀兴川大业的方方面面。

  瞄准“责任清单”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四川建立了“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机制,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压茬推进。

  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啃下的硬骨头大多涉及体制机制上的难点痛点。“不当改革的观望者,不做改革的局外人。”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四川建立起“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省领导直接抓专项改革方案落实”的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 26次小组会议,出台专项改革方案390多个,平均每个月有超过6个专项改革方案出台。尤其是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创造性编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9张清单”,明确改革试验重要内容、进度等,实施“挂图作战”。

  图是“动态图”。在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清单制+责任制”信息化平台,所有改革任务被分解到全省60多个部门、市州,每一个具体改革事项都明确列出责任部门、联系人。只要轻点鼠标,每项具体改革事项的进度就会显现。

  有压力,才有动力。相关责任部门逐项逐条梳理研究,细化题目、制定方案,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目前,国务院授权四川的先行先试任务已完成15项。

  历史,总在波澜壮阔中绘出最美丽的画卷,总在踏石留印中记取最动人的细节。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苦干实干,描绘着治蜀兴川的锦绣明天,锤炼着党员干部的本领作风,密切着鱼水情深的党群干群关系,弘扬着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甘于奉献的社会风尚。

  一些狠抓落实的口头禅传了开来:对发展,喊响“咬定青山不放松”;对脱贫攻坚,喊响“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对高原藏区,喊响“缺氧不缺精神”;对干部垂范,喊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话音落地,严起来的是作风,挺起来的是精神。

  奋战脱贫一线,全省1.5万名省市县优秀干部奔赴贫困村任第一书记,5万余名帮扶干部下沉到11501个贫困村。“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群众心中驻扎着一位位扶贫干部,扶贫路上,有人甚至献出了生命。

  什么是四川干部队伍的形象?且看一组权威数据:2017年度四川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指数达到85.87,同比上升1.06,满意指数实现11连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带领四川各族儿女中流击水、迎难而上的写照。

  实现伟大理想,没有平坦大道可走。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四川视察时叮嘱,“要多调研、摸实情,盯住抓、抓到底,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

  牢记总书记重托,奋进新时代。9100多万四川各族儿女意气风发,再上征程: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四川力量!

 

注川越微信公众号

【关注川越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

扫描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