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读学校推荐四川成都 2024-08-16
-
近视能否当兵?体检如何准备?17条干货攻略来了…… 2023-01-13
-
速递!2023年1月四川教育考试月历新鲜出炉! 2023-01-01
文章来源:四川教育网
关键词:精神脱贫 教育 扶贫
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大凉山腹地视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一位彝族村民告诉总书记,以前生病了,以为有鬼附身,后来村干部告诉她,“鬼”就是不讲卫生滋生的病菌。总书记接过话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提出,要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全国两会上,驱“鬼”故事引起了关于“看不见的贫困”的讨论。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精神脱贫很重要。
精神脱贫如何才能做到?记者邀请代表委员和专家一起讨论。
识“鬼”
精神上的“鬼”,导致物质上的贫穷
吉克石乌至今记得小时候“比莫”(彝语“驱鬼人”)诵经治病的景象:病人坐地上,“比莫”逮了鸡,在阴暗氛围中边诵经边绕圈疾走。“比莫”宰了鸡,把血滴在事先做好的模型上,再远远扔掉。整个过程家人都围在周围,大气不敢出。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这样,得了病就驱鬼,也不管效果好坏。”这位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州昭觉县庆恒乡庆恒村党支部书记说,直到5年前,村里有了农村医保,加上打工回来的年轻人规劝,找“比莫”驱鬼的现象才渐渐消失。
“这个鬼,主要是精神上的‘鬼’。”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降初表示,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这背后一方面是知识上的愚昧、迷信,另一方面是思想上的懒惰、落后。而这又会导致物质上的贫穷。解决这个问题,是保证脱贫质量的基础,更是保证“脱贫不返贫”的关键。
近年来,“精神贫穷”问题在四川得到巨大改变。我省脱贫攻坚一直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相统一,不仅给贫困群众物质上帮助,更要助其立志、赋能。
多位代表委员亦表示,上述问题在我省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蓝红星说,船上人不用力,岸上人挣断腰。贫困群众始终是脱贫主体,只有内外互动,才能产生最大动力,不能“干部干,群众看”。
驱“鬼”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关键
从根本上驱走精神上的“鬼”,该从何入手?
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州州长苏嘎尔布认为,总书记的话指明路径: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降初认为总书记的话有几层含义:“讲卫生”,这是从习惯说起,从勤洗手、勤洗澡这些生活细节,到刹住超生、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有文化”,这是从观念着眼,让贫困群众自己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过上好日子”,这是精神脱贫的物质基础。三层缺一不可。
具体怎么干?苏嘎尔布提出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教育是一大关键。“凉山实施15年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有人或许不理解,为啥标准那么高?实际上这是让彝族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关键——学好汉语,才能在小学跟上进度,不至于辍学。”他认为这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决“精神贫困”的根本之策。
除了学校教育,技术培训也是“扶智”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建议,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集合社会力量,制定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型农民、农技员培养计划,着力为贫困地区培育一批脱贫致富的本土“新生代”。
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提醒,扶贫要避免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脱贫攻坚解决的是贫困群众吃不饱、穿不暖、因病致贫等绝对贫困。吊高胃口对贫困户来说可能是“福利陷阱”,会降低内生动力、“养懒汉”,对其他农户可能加剧“悬崖效应”,加重财政负担。
新闻链接
着眼精神脱贫
我省教育扶贫专项今年拟投逾90亿元
根据计划,2018年我省教育扶贫专项计划投入资金91.83亿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新改建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40万平方米;为贫困地区招聘特岗教师3500名,招录免费师范生3000名;实施贫困地区高职教育专项计划,招收贫困地区学生1200名;抓好“控辍保学”,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确保100.62万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辍学。
【关注川越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