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就业,不设限!最新重磅政策出台 2025-01-08
-
2025年,这些教育新政正式实施! 2025-01-05
-
92%毕业生在国内工作 出国深造的大多数已回国 2025-01-03
文章来源:四川教育网
关键词:“9+3”免费职业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 脱贫致富
四川省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省内藏区、彝区,实施“9+3”计划,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9+3”计划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始终围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站在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以“授之以渔”的方式,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民族地区青少年找到一条成长、成才的道路,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探索出新路。
一、主要做法
针对“9+3”计划涉及面广、教育模式完全创新的实际,四川建立健全从组织、制度到队伍、经费等一系列保障体制机制。
(一)保障机制强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成立由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担任正副组长,省军区、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省民委、省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等15个省级部门组成的“9+3”免费教育计划领导小组;教育厅作为牵头负责部门,组建 “9+3”办公室。市(州)参照组建“9+3”免费教育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教育部门与相关部门协作机制,部分市(州)建立“9+3”学生关爱委员会。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成立驻内地“9+3”工作联络组,选派干部、教师进驻“9+3”学校,创新州内、外联合管理育人机制。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定高效率的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先后制发《关于加强内地中职学校藏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职学校内务管理规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五项教育”的实施意见》《开展“三禁两不”专项治理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厅、处级干部开展分片定点、定点包校督查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注重规范管理、过程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情况通报、工作协调、督导巡视、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确保9+3”免费教育计划运行管理高质、高效。
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建立高质量的经费投入机制。为确保“9+3”计划运行稳定、高效,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经费保障机制。遴选100余所国家、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作为“9+3”计划实施学校,对每所学校投入3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按每生每年500元标准补助学校工作经费。2011年起按每生500元标准增补毕业生顶岗实习专项经费。免除“9+3” 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学费,补助学生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书本费等。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享受与学校驻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近10年,中央和四川省财政投入“9+3”计划资金15.64亿元。
四是强化师资保障,打造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评估“9+3”学校领导班子能力,调整充实力量。结合职业院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强化管理层培训,提升学校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实施“9+3”计划之初,调整42所学校领导班子,增配校级干部41人,中层干部75人。选优配强班主任、任课教师,开展各类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选拔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管理经验丰富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全省“9+3”学校范围内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组织“9+3”管理干部、教师进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开展考察、交流研讨、专题培训等活动,提升“9+3”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坚持州内、外联动,完善共管共育制度。按照每所“9+3”学校均有三州选派的驻校干部和教师,并按一名干部、两名教师配备原则,从藏区和彝区选派优秀干部、教师近千名人次进驻内地“9+3”学校,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德育工作、双语教学等工作,全面深入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内地学习生活,融入内地学生群体,协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二)人才培养模式新
一是专业设置“新”,调整优化“9+3”学校、专业。统筹兼顾州内外就业形势,着眼藏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情况,充分考虑就业意愿,对“9+3”计划实施之初的60多个专业调整优化,适度增加文化旅游、现代农牧业、学前教育、医护、汽修等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招生规模。同时,对“9+3”学校实现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优化校点布局,内地的藏区“9+3”任务学校由最初的90多所优化为目前的65所。
二是培养方式“新”,重德强技促进学生专业成长。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抓好入学教育关,开展军训、“五项教育”“三禁两不”专题活动、与内地师生“一帮一,结对子”、个人健康卫生专项治理等活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观念,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突出技能培养,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探索“先会后懂”,“做中学,学中做”有效教学方法。坚持“尊重个体,注重基础,分层教学,突出技能”教学思路,实施“主辅兼修、一专多能”培养模式。因材施教推进教学改革,分层分类提优补差,推行“任课教师主导、民族学生鼓励、内地学生帮扶”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探索适应民族地区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措施,推行“混班混住”,促进民族团结融合。经过三年内地学习,“9+3”学生在政治思想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有2000多名“9+3”学生在校入党,团员比例达87%。
(三)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实
“9+3”学生是否顺利就业是“9+3”计划成败的关键,针对就业问题,四川多措并举,合力促进,全面帮扶。
一是夯“实”基础,做好就业指导。自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开展系统化、全程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重公轻企”等错误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据统计,有50%以上“9+3”学校毕业生主动到各类企业就业。
二是压“实”责任,强化政策保障。成立省领导挂帅、省人社厅牵头的“9+3”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协调小组,制定实施《“9+3”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实施方案》,统一部署、扎实推进“9+3”学校学生就业促进工作。省政府对“9+3”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实行专项目标管理,落实“9+3”学生“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和多种途径帮助“9+3”学生实现全面就业的目标责任。建立学生实习和就业促进工作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动态监管“9+3”学生实习就业情况。
三是落“实”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将支持大学生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等优惠政策应用到支持“9+3”学生就业创业上,对录用“9+3”学生的企业给予税收、担保贷款、保险补贴等优惠,对自主创业的“9+3”学生,减免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创业成功后吸纳就业的还给予最高达10万元的奖励。针对“9+3”毕业生实施专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政策,确保报考单招学校录取率与普通高考录取率大体相当,历年来已有4500多名毕业生考入高职院校学习深造。
四是做“实”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组织2017年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成都地铁“巾帼车组”组长肖芳等优秀“9+3”学生及就业典型回校开展巡回宣讲,邀请主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大力宣传企业接收学生就业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9+3”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60%以上学生在各类企业就业,毕业后首年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50%以上学生回到家乡就业,成为民族地区新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建设者。
二、探索启示
启示一: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首要在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省上成立由省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省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民族地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领导小组,高位推进“9+3”工作,统筹解决经费投入、管理机制、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实习与就业等重大问题。教育厅成立“9+3”办公室,配备专门干部,积极当好省委省政府参谋助手,全程指导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扎实推动具体工作。地方党委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对照组建相关机构,抓好工作落实。形成由省到市(州)、校的党委政府统筹领导,部门协同、州内州外配合的工作机制,全省上下合力攻坚、全力保障“9+3”计划顺利推进,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启示二: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核心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推进“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始终坚持把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期盼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地,将民族地区完成义务教育的孩子吸纳到内地优质成熟的国家级、省级示范和重点中职学校免费就读,享受更加优质的职业教育;始终尊重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通过学生自主申报学校专业、开展个性化学习辅导等多种方式,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始终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创造性地出台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政策,有效保障“9+3”学生充分就业。“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破除 “读书无用论”,助飞民族地区孩子成才的梦想,为民族地区青少年找到一条成长成才的道路,收到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的良好效果。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教育观念显著转变,求知识、求进步、求文明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实现“要我读书到我要读书”的根本性转变,被誉为省委省政府在民族地区的“民心工程”。
启示三: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根本在于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藏区、彝区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中职学校数量少、基础薄,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这一实际出发,将民族地区完成义务教育的孩子吸纳到内地优质成熟的国家级、省级示范和重点中职学校免费就读,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劳动力按市场规律合理流动,又健全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开辟民族地区孩子到内地接受优质中职教育的新路。“9+3”免费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紧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优先设置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满足当地发展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业和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强本土生态建设的人才培养,有效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9+3”免费教育计划,既是提升民族地区劳动者文化技能素质,夯实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促进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脱贫致富、改变落后面貌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也能更好地凝聚人心,促进民族团结,有效巩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确保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
启示四,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关键在于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9+3”学生入学后的教育培养,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关系到“9+3”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在“9+3”计划实施中,四川省始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感恩教育,注重品德涵养和习惯养成教育,强化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确保学生人人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实施“9+3”计划的学校针对藏区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改进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专业设置,形成一些具有针对性独特性的中职教育教学和管理机制,坚持关心关爱与严格管理结合,为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经验。
【关注川越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