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读学校推荐四川成都 2024-08-16
-
近视能否当兵?体检如何准备?17条干货攻略来了…… 2023-01-13
-
速递!2023年1月四川教育考试月历新鲜出炉! 2023-01-01
文章来源:四川教育网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质量年 十九大精神 教育
2017年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我省各高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实际、科学谋划,通过教学质量年的一系列工作落实,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还原场景”“视频授课”“师生辩论”“双向互动”……我省各高校不断强化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有了全新“打开方式”,变得“血肉丰满”,“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2017年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我省各高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实际、科学谋划,通过教学质量年的一系列工作落实,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还原场景”“视频授课”“师生辩论”“双向互动”……我省各高校不断强化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有了全新“打开方式”,变得“血肉丰满”,“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教师肚子里要有“货”
“大家看,朱德当年就是从这儿走出去的。从一个旧式知识分子,到资产阶级军阀,再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经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近现代‘探索史’呀!”在仪陇县朱德故居,张嘉友饱含深情的讲述深深感染了学生。
这是在假期里,西南科技大学的一节中国近现代史实践课。从2007年起,该校中国近现代史教师张嘉友利用周末、寒暑假,把课堂搬到历史发生的现场。
“很多老师上思政课,用旧案例阐释新理论,或者只有理论、没有案例,甚至理论都没有吃透,只能照本宣科,学生怎么能喜欢?”在西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万和看来,让理论从“本本”中走出来,关键是教师肚子里要有“货”。
张嘉友的实践课,正是西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思政教育“两支队伍”建设的成果。每年,西南科大都会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年度热点时政话题,列出时政专题学习目录。再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专题学习教学团。既解决了专业思政教师不足的问题,也让思政课内容更加丰富、鲜活。
一年以来,我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突出教师队伍建设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作用,举行分层次、有针对性、多渠道开展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整体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共培训了思政课教师1000余人次。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培养了一大批讲课好、受欢迎的思政课教师。
“一把手”开讲成常态
“奥巴马最钦佩中国的两件事是什么?一件是中国高铁,一件是数学教育!”这是西南交通大学一堂形势与政策课上的情景,站在讲台上授课的是校长徐飞。这间可容纳180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有的学生索性坐在过道的台阶上。
为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讲到学生心里去,徐飞从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引出国家创新力度,从宇宙时空的多层维度引出“五有交大人”的协同培养。……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在副校长蒲云的课堂上,他不时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从国际战略较量到中外合作办学的艰苦谈判,从全面深化改革到中国“互联网+”走在世界前列,用丰富的案例和翔实的数据讲述对“中国创造”的深刻认知。
在学校总会计师张兵的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大呼“过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拯救美国经济的“拉弗曲线”,还有当前中国经济的“三期叠加”和“L型走势”,张兵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讲得明明白白。
说起听课感受,意犹未尽的学生告诉记者:“校领导的讲课风格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非常有亲和力,信息量也超大,鼓励我们去思考。”
有人发出疑问:“校领导平时那么忙,能上好思政课吗?”
记者翻开学校党委书记王顺洪的讲稿,上面布满了字斟句酌的修改痕迹;直到上课当日清晨,徐飞还在认真校对PPT课件;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冯晓云,更是一口气做了170多页的PPT,准备长期为本科生上思政课。
在徐飞看来,“校领导上思政课”要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推动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对思政课“真信、真学、真懂、真用”。
在我省,高校领导走上讲台为学生上思政课,成为“一把手”们必须履行的责任。一年来,我省指导高校抓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政教育骨干等8支队伍上思政课讲台,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导向示范作用。
线上线下相结合
“易班”取名于英文的“e-class”,是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对象的网络学习共享平台。2012年,西华大学作为全国第一所“易班”建设试点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基于“易班”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传统的思政教学,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而“易班”平台则打破教学壁垒,搭建起师生之间的交流共享平台。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杨恒去年在“易班”平台上开设了“一麦”专区,她和学生都可以在上面投稿,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同学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父母陪伴寒与暑,终将盼来出头路。经管学院指迷途,程门立雪不辜负。……”在西南石油大学“易班”平台上,学校经济管理学院新生辅导员袁唯人的七言诗,把寝室关系、爱情观、校园贷等大学生活要素写入其中,收获了学生的大量转发、点赞。
“95后”学生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作为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打破时空局限,实现教育引导。”谈及写诗初衷,袁唯人说。
目前,我省已有109所高校加入“易班”网络平台共建之中,实名认证的高校师生用户已达到77.5万人,一个覆盖全省的高校思政教学网络平台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思政课学习成果展示系列主题活动,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四川省教育厅获最佳组织奖,选送的作品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时时处处皆育人
2014年秋季,在四川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要求学生分小组作业,创作“八秒正能量”微视频,并予以评比颁奖。、
让学校惊讶的是,通过班级初赛进入决赛的参赛人数有500人,提交参赛作品156件,在四川大学官方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媒体平台展播作品112件,视频点击率竟突破1500万次。
以“八秒正能量”发端,四川大学实现了“六微”并举,形成了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不忘初心是什么?就是不忘对人民的爱,对事业的执著。同学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白白地活了。”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86岁的伤残老战士涂伯毅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一生,一旁倾听的西南财经大学师生们不时拭去眼角的泪水。
为了让学生切身了解历史、感知社会,西南财大把十九大精神宣讲与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相结合,采取“双向教育”的宣讲形式,走进部队、工厂、农村和社区,让人民群众讲故事,学生结合专业发展、个人成长谈体会,真正让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塑于行”。
青年学生大多“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对历史、世情、民情的真实了解,谈起理论来难免空泛。“双向学习”既向人民群众宣传了党最新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同时也为学生思政工作提供了鲜活而丰富的教育素材,让十九大精神的宣讲活动更扎实、更生动。
小切口、大主题、全过程、全方位、全参与,既是我省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鲜明特征,又是突出成效。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一年来,我省各高校除了守好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把好“主渠道”,更打破“围墙”,让思政课走出教室,与实践结合、与生活结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育人的格局初步形成。
【关注川越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