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请启用javascript,否则网页将非正常运行!
高三全日制招生
新闻资讯
“59分爸爸”的年终反省: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怎样的陪伴?
2018-12-31    |   文章来源:    |  分享到:
0

来源:少年商学院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成长,

五年前决定创业的时候,老二还不到八个月。我和孩子妈立下约定:未来不管怎样,每周一到周五至少一天回家吃晚饭;每周末至少一个全天用来陪孩子。五年过去了。这条约定我貌似都做到了。特别是今年,如果不出差,多数时候都尽量做到早上陪老三读本书再去上班,晚上回来给老大老二讲个故事。但此时此刻,我却觉得自己今年做得非常差劲,充其量只考了个59分。

为什么落差会这么大?为什么自我评价会这么低?我想,可能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开始慢慢学着、学会如何做父母吧。为了避免在2019年自己继续“假装是个好爸爸”,我写下以下9条关于如何陪伴孩子的心得与反思,分享给大家。父母有成长,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1、陪伴的时长与质量

陪伴孩子最重要的其实是陪伴质量,而不是陪伴时长。在这一点上,我在老大小的时候,做的还行。当时还分享过一篇文章《爸爸陪伴孩子是个技术活,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讲的是孩子的皮球扔到了二楼门框上,我拎了个扫把带他跑上去,把球戳下去,就这一件小事,我把球和扫把拟人化,并赋予它们不同的人物关系,在一个小时里给孩子讲了七八个版本的故事。

但是后来随着他长大。我并没有像过往一样做到高质量陪伴。特别是上小学后,我只是在想着“多陪”,而没在“如何陪”上下功夫。这是2019年我要重点攻克的课题。当然下面八条思考,好多条也都在回答这个命题。

2、到哪里去玩?

这一块我其实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但没有执行到位,要深刻反省。欧美知名中小学,都非常注重孩子从小到大的一项素养,叫做Adaptability, Initiative, and Risk-Taking,可以翻译为“适应性与探索能力”。

在老大很小的时候,我就对太太说,少年商学院的使命都是“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我们可不能“让游乐场成为孩子的课堂”。中国的大多数游乐场,非常之脏乱差,孩子happy可能happy了,但获得的成长有的时候是负数。

要把城市、城市文化当成探索的对象,譬如和孩子一起探究下为什么南方不会下雪,历史上到底下过雪没有?譬如带孩子去探究,现在ATM到底还有多少人用,都是怎样的人?以及就《未来书店大创想》(点击查看)进行头脑风暴:30年后的书店到底会是怎样的?

没有执行到位的重要原因就是懒癌发作。倒是经常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但是在引导他们探究上,我缺乏耐心。有时想想,在带孩子城市探索这件事上,如果是几个家庭一起“拼养”,每次由其中一位爸爸或妈妈来做“探索主持”,可能会好很多。2019我会在这一块想办法。


3、知识的广度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对孩子来说,知识的广度非常重要。真正的学习,不能只用分数来衡量。如果要让孩子有一个专属自己的未来,从小的视野就要开阔,而知识是打开视野最便捷和性价比高的载体。

在这一点上,我做得还算合格。从天文地理到人文历史,再到艺术或经济学等通识启蒙,以及性教育等,给他们挑选中文或英文好书或好的节目,激发他们的阅读与收听兴趣。我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是,这样引导的频次太低了。

随着孩子长大,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孩子的偏好越来越明显。譬如我们家老大会说,我对科学或奇幻类的感兴趣,其他的不太感兴趣。这个时候,我现在采取的比较好的方法是“项目制学习”——譬如就他感兴趣的一个科学话题,引导他从艺术与人文或财商的角度去思考。

这就像我们经常开的一个玩笑:哪怕一个孩子只喜欢钱,也可以拿一枚硬币,从硬币的图案、年代、形状与材质、价值等角度,分别引导他对设计、历史、工程学、科学、数学与经济学进行探究。

孩子的任何一个兴趣都不应该是垂直的、孤立的。都应当时他认知世界的一个通路(强烈推荐“少年知识星球”,拉至文末看详情)

4、思维的深度

思维的深度是和知识的广度相对应的。我们经常说,要把孩子培养成面向未来的“T型人才”,就是指的既有知识广度、又有思考深度;既能开放协作,又能自我突破;既紧跟科技趋势,又更富同理心。

在引导孩子思考深度这件事上,我一直做的不及格。我一开始归因于孩子年龄还小,男孩子太倔,所以他们没耐心听我的分享或引导——即使你声情并茂。

后来我才发现,最主要原因还是我的无趣和生硬。现在我采取的方式是自己要多做功课,或者是让孩子先在youtube上看两个相关趣味动画或视频,他们的胃口被吊起来后,再加以引导讨论。譬如昨晚睡前,我们的话题是“会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


5、分开陪伴

前两天我给太太说,你看他们三兄弟,如果都用一个“虑”字来形容:老大是“独立忧虑”,老二是“无忧无虑”,老三是“处心积虑”。为什么呢?因为老大内向、老大乐天、老三强悍。区别蛮大对吧。我们一般会说,孩子的性格真是天生不同。事实上,后天的原因也是在的啊。老大可能是因为第一个孩子,当年太在乎,“保护”得比较好;老三呢,处于“食物链”最底端,在两个哥哥面前,他不强悍凶猛,可能有“生存危机”;老二最可怜了,因为他是 “夹心饼干”,老大觉得他有点弱有时不带他玩,老三不知轻重经常打到他躲桌子底下……

2018年底这段时间,我们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在新的一年,尽可能多制造一些机会,单独陪伴每个孩子。老是放学后或周末、假期,三个混在一起玩,一起陪,其实是“三个和尚没水喝”,都没陪好——他们每个人可能都会觉得爸爸妈妈就在眼前,可是似乎就是没在陪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培养有独立人格的人。和家有二娃或三娃的朋友共勉,就是一定要注意单独、分开陪伴这个课题。

6、关于玩手机这件事

有一句话叫做“如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虽然有点耸人听闻,我并不认为手机是洪水猛兽,但这句话的原始出发点并不糙。

一来孩子从小沉溺电子产品对身心发展不利,二来受于各种限制,电子产品提供给孩子的好内容真是乏善可陈。可是,作为一个创业家爸爸,我真的难做到在孩子面前不使用手机。而做不到表率,就没有资格要求孩子不玩手机。

但庆幸的是,做为媒体出身和如何教育工作者身份的我,在如何为孩子甄选好内容这一点上,能做到及格甚至优秀。但加权起来,我依然不及格,因为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这个机制的优先次序是:家庭规则(饭桌上不出现手机)> 家长表率(陪孩子时不能总抱着个手机)>好内容(父母有为孩子挑选好内容的义务)


7、留白时间

不久前跟一位教育部的领导聊天,她说这些年感触最深的是,现在的高考学霸们与当年的状元们相比,真是今非昔比。我问此话怎讲。她说一方面这些学霸及家庭更注重他们学习方法与学习力的提升,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成绩自然不差甚至往往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他们很会给自己留白时间,他们同样爱玩电子游戏,而且非常多的学霸们也有男女朋友。

后来我跟我太太聊“给孩子留白”这件事,我说一个孩子18岁前如果有三个留白段,至少应该是:12岁前,课余不要被各类兴趣班填满而是有发呆的空间;中学期间有谈恋爱的自由;18岁上大学前有gap year(间隔年)的选择权。我们俩在这件事情上都在反省。因为欠缺去深入思考,也没有有意去引导孩子如何留白,所以孩子的反应可能是我看会儿电视吧,诸如此类。然后你觉得这样不妥啊,那给你安排点别的事,去参加个什么兴趣班吧。这其实是南辕北辙了。2019给孩子留白,mark。

8、恒毅力与体育锻炼

我很佩服我的两位朋友。一位是每周末带孩子爬山或徒步,已经坚持了两年;一位是带孩子打羽毛球,已经打了八年了,风雨无阻,从中国打到了英国(留学英国)。

有次我们聊起来,如果说我们的孩子与欧美、日本的孩子相比,欠缺的地方只说一条的话是什么?大家说了好多项,但一个共识是体育锻炼,你看到国外夏令营或夏校中国孩子生病的比例和频次就知道了。

为什么呢,因为在学校里,学校怕“出事”,锻炼强度很小,而回到家或课外,父母现在折衷的依然是“报班”。

而这些课外班呢,一方面同样怕“出事”,二来机构参差不齐,他们绝大多数并没有从孩子发理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规划与训练,也就是身心没有合一。

体育只是变成了一个拍拍打打踢踢的兴趣爱好,而不是真正融健康体魄、恒毅力(Grit)和团队合作于一体的一个成长课题。

父母特别是父亲,应该在孩子恒毅力和体育锻炼上,起到绝对的榜样和增教练的角色。


9、乐观正能量

爸爸一般可以说是一个家庭的CEO,或者说与妈妈一起担任“联席CEO”。没有人天生会做企业的CEO,也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我的公司与我们家老二同龄,用了这些年时间,我终于懂得,CEO的天职是激励团队,勇于突破。也就是说,带人、激励人、成就人是第一位的。家庭何尝不是一样呢。但现实中,我们明白这一点,但可能方法不当,因为太过严厉,或者一些批评一不合时宜、不分场景,而不经意传递了“丧文化”。

对企业来说,一些年轻的员工可能因此觉得压抑,而家庭来说,孩子是张白纸,对他的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2018年最后这两个月,我对这个命题思考良多。新的一年一定要在这点上多修炼。

管理是一门艺术,无论企业还是家庭。韦尔奇的两句话和大家共勉:

“Before you are a leader, success is all about growing yourself. When you become a leader , success is all about growing others."

(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前,成功的全部就是自我成长;当你成了领导者,成功的全部就变成帮助他人成长。)

明天就是2019年了。在2018的最后一天,凌晨5点起床,唠叨这么多,并不是为立什么新年flag,而只为直面自己的内心,去看自己过去一年自我修炼过程中的不足。

孩子的成长不应只是妈妈的事。父爱与陪伴在孩子长大过程中的缺失,对孩子潜在的影响远超我们想象。每个父亲直面自己,可能都能写下一封“反省书”,但说到底行胜于言,希望来年不必写,而是收到妈妈或孩子写的“表扬信”


川越培训学校内部资料分享群


川越培训学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注川越微信公众号

【关注川越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

扫描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