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
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4-12-22
-
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试点院校遴选工作启动 2024-12-20
-
成都将新开40余条公交线路 2024-12-19
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
2019-03-27 | 文章来源: | 分享到:
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
来源:教育部
2018年是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的第六年,基本均衡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全国教育督导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评促建、注重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努力书写均衡发展“奋进之笔”,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一年来,有338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全国累计数量已达2,717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92.7%,16个省(区、市)整体通过认定。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数据系统,完善问题线索查找、原因分析等工作流程,力求更加规范。二是建立问题清单制,建立问题台账,设置销号时限,强化限期整改和复查问责。三是重点检查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综合治理等问题和地方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履行情况。四是把人民群众获得感放在首位,强化公众满意度调查,对出现重大负面影响事件的县一票否决。
(二)认真开展对通过材料审核县的实地核查
全年共有18个省(区、市)的344个县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经组织专家审核和实地核查,有338个县达到国家要求。一年来,共安排国家督学和专家528人次,随机检查学校3,476所,其中小学1,503所、初中821所、一贯制学校411所、完全中学160所、教学点520个、特教学校61所,收到满意度网络调查问卷15.6万份,列举问题清单2,086条,印发对受检省政府反馈意见18份,并在教育部网站公布。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累计2,717个县通过国家认定;其中东部地区869个,中部地区861个,西部地区987个。
(三)对已认定2379个县进行常态监测复查
为巩固成果,防止滑坡,对前五年通过国家认定的2,379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第五次监测复查。监测结果显示,2,379个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体上略有提高。与2016年相比,2017年校舍及运动场馆两项指标差异系数达标的县数继续增加,小学比上年分别提高0.21、2.3个百分点,初中比上年分别提高0.8、3.4个百分点;2017年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与2016年相比基本持平,为0.420;初中综合差异系数由0.330微降为0.324。有10个省份的23个县出现滑坡,小学或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不到标准要求。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约谈了该23个县和所在市两级政府分管负责人、教育局长,以及所在省级教育部门分管负责人,督促全面整改。
(四)对未申请认定县进行过程性预警监测
对照国家标准,以校际差距情况为主,对尚未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进行过程性监测。整体上看,未认定县均衡水平明显低于已认定的2700多个县。单看小学差异系数,尚有34%的未认定县达不到要求,比例较高,是攻坚难点;初中差异系数还有15%的未认定县达不到要求。
二、主要成效
通过督导评估,督促地方各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集中攻坚,狠抓落实,全力保障,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涵建设,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强化统筹,加强监督,有效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各地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省级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脱贫攻坚的必要条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督导推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有效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江西将均衡发展攻坚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云南省委、省政府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指标纳入县、村、户脱贫考核,形成“抓脱贫攻坚必抓均衡”工作机制。辽宁建立监测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动态监测,持续发布年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公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行月报制和约谈制。
(二)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各地加大资金、规划和项目统筹力度,切实提高经费投入力度,按照“城乡一体、精准改薄、城镇扩源”的原则,提高学校标准化配置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338个县在义务教育阶段累计投入2,544亿元,新建学校1,598所,改扩建学校近4万所,新增学位368万个,累计建设各类校舍面积5,097万平方米,新建体育运动场馆4,424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13万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194亿元,新增图书2.2亿册,新增计算机163万台。贵州建立与地方财力状况、办学需求和物价水平等合理联动的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生均财政拨款稳定增长机制。内蒙古安排5亿元集中解决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的“大通铺”、旱厕、学生宿舍卫生和淋浴设施短缺、食堂土灶台、火炉取暖等问题。
(三)创新机制,整体提升,持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各地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完善编制管理,通过定向培养、全科教师、特岗、支教、转岗培训等多种方式,重点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教师专业、学科、年龄和性别结构;完善校长和教师交流机制,促进了师资均衡配置;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持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338个县共新补充教师约22万人,其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约4万人。新疆启动地方特岗计划,改革招聘方式,形成上下联动的教师补充格局,13个县2017年共补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4万人。湖南实行向农村倾斜的差别化待遇,落实了每人每月200-1400元不等的多项乡村教师补助政策。西藏大力实施教师“暖心工程”,为中小学建设教工之家,为偏远学校教师发放交通补贴、生活补助、防寒服,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协调解决教师夫妻两地分居问题。
(四)促进公平,精准施策,有力保障特殊群体权益
各地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力度、提高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水平等措施,保障各类特殊群体公平受教育权益。积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着力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宁夏按每生每天5.6元标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为西海固地区11个县所有26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营养餐,并将所有特殊教育学校纳入了“营养改善计划”。贵州实施教育精准脱贫“1+N计划”,累计下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118.20亿元,资助了1,060万人次。青海以乡镇为主体实行“一县一策、一乡一案”,研发控辍保学数据核查比对系统,开启“互联网+控辍保学”新模式。
(五)深化改革,注重创新,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各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特色办学,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新实施合并、托管、一校多区、集团办学、建立学校联盟等多样化办学体制,推动名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带动其他相对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山西沁县探索形成了“课堂教学六环节”、“三主四导五勤”、“五部教学法”等多种课改典型。重庆巫山县着眼“实用、管用”开展农村微型学校教育模式、三级课题研究、133生本高效课堂等“三微”教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积极推行国语教育“全覆盖”,对6,140名少数民族学生推行国语教学,通过混合编班、住宿,共同生活和学习,共同进步和成长,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三、主要问题
2018年,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的338个县中,有175个是国家贫困县,其中118个属于连片贫困地区,39个属于三区三州;有140个是少数民族县,有17个是边境县。多数县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教育发展基础薄弱。虽然这些县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地方政府推进机制不健全
部分地方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认识不清,没有重点改造薄弱学校,而是建设少数城镇学校,甚至变相办重点,择校热、负担重等问题没有真正解决。部分县财政困难,支撑教育发展能力不足,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劲头不足,力度不够。部分县搞突击达标。
(二)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大校大班问题较重
部分地方没有合理布局中小学校建设。在城乡建设中,没有为学校预留足够用地,城市(县城)学位不足问题愈发突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严重。338个县中,分别有252、239、228个县不同程度上存在占地面积不足、运动场地面积不足、校舍面积不足的问题;有281个县存在2000人以上大规模学校;大班额比例依然较高,55人以上小学班级比例为6.92%,60人以上初中班级比例为6.21%。此外,也存在学区划分不合理、择校等问题。
(三)投入不足,改薄不力,学校标准化建设仍有短板
部分地方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图书阅览等功能教室数量不足。部分地方农村学校校舍陈旧,实验设备老旧,计算机、电子白板需要更新,图书配置复本量大,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多。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差,床位紧张,宿舍条件简陋,洗澡间热水供应不足,食堂设施不完善,使用未做无害化处理的旱厕。个别地方未落实“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政策。
(四)政策不落实,保障不到位,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有162个县不同程度上存在有编未补问题。有128个县聘任4.6万名合同制教师和代课教师,未做到编外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有257个县缺少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外语、信息技术教师2.8万名。少数学校女教师比例达到70%,而有的城镇小学女教师占比达到90%。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不健全,乡村教师补助标准较低,教师校长参加交流轮岗的积极性不高,约20个县教师和校长交流的比例低于10%。有的地方教师培训力度不大,针对性不强,没有足够的培训经费。
(五)理念落后,管理不强,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不高
338个县普遍存在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现象。部分地方农村学校教师素质不高,对功能教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意愿不强、使用能力不够、使用率较低。少数学校常规管理不规范,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人防、物防、技防等存在漏洞。部分学校没有形成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课程改革能力不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部分学校学生学业负担重、肥胖、近视、睡眠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四、督导意见
2019年,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任务进入最后一公里,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巩固提高任务越来越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力度,注重质量,督促地方各级政府保质保量如期实现均衡发展目标。地方各级政府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明确责任担当,要在“强保障”“重规划”“补短板”“建队伍”“抓内涵”等方面狠抓落实,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一)强保障,持续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完善推进机制
一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协同作战。二要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在发展规划、财政投入、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教育。要强化省级统筹,加大资金和建设项目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三要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把责任分解、目标分解、任务完成情况等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既要督导过程进度,也督导发展成果。要提高督导专业化水平,让教育督导“长牙齿”,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二)重规划,精准定位发展目标,找准坐标系
一要加强分类指导。对于尚未达标的县要加大支持力度,保质保量如期达标;对于近期通过认定县要抓好巩固提高,不折不扣抓好整改;对于较早达标的县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推进脱贫攻坚统筹考虑,优化城乡学校布局规划。三要充分考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性、动态性,建立监测长效机制,通过监测研判发展态势,精准定位问题,预警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三)补短板,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抬高发展底部
一要把做好学校布局调整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必要前置条件,城乡统筹考虑,超前谋划规划。要把限制大校额、大班额,严禁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要求落到实处。二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国家基本建设标准,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尽快解决学校过度拥挤的问题。三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精确施策,一县一策、一校一案,把资金和建设项目准确投放到最需要的学校、最紧迫的问题上。
(四)建队伍,优化师资合理配置,提高能力素质
一要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建立健全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的机制,通过周转编制、机动编制、购买工勤服务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编制。用足用好现有编制,不允许大量空编、有编不补。二要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定期交流制度,在待遇补助、专业成长、生活条件、表彰奖励等方面出台政策,使更多优秀教师乐于交流、在艰苦地区安心从教。三要真正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认真实施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四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在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
(五)抓内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要落实“五育并举”,加速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对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进行科学设计。三要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支持更多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四要进一步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发展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爱和帮助。五要坚决克服“五唯”的功利化评价倾向,更加注重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在全社会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树立教育评价良好导向。
来源:教育部
2018年是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的第六年,基本均衡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全国教育督导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评促建、注重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努力书写均衡发展“奋进之笔”,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一年来,有338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全国累计数量已达2,717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92.7%,16个省(区、市)整体通过认定。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数据系统,完善问题线索查找、原因分析等工作流程,力求更加规范。二是建立问题清单制,建立问题台账,设置销号时限,强化限期整改和复查问责。三是重点检查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综合治理等问题和地方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履行情况。四是把人民群众获得感放在首位,强化公众满意度调查,对出现重大负面影响事件的县一票否决。
(二)认真开展对通过材料审核县的实地核查
全年共有18个省(区、市)的344个县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经组织专家审核和实地核查,有338个县达到国家要求。一年来,共安排国家督学和专家528人次,随机检查学校3,476所,其中小学1,503所、初中821所、一贯制学校411所、完全中学160所、教学点520个、特教学校61所,收到满意度网络调查问卷15.6万份,列举问题清单2,086条,印发对受检省政府反馈意见18份,并在教育部网站公布。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累计2,717个县通过国家认定;其中东部地区869个,中部地区861个,西部地区987个。
(三)对已认定2379个县进行常态监测复查
为巩固成果,防止滑坡,对前五年通过国家认定的2,379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第五次监测复查。监测结果显示,2,379个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体上略有提高。与2016年相比,2017年校舍及运动场馆两项指标差异系数达标的县数继续增加,小学比上年分别提高0.21、2.3个百分点,初中比上年分别提高0.8、3.4个百分点;2017年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与2016年相比基本持平,为0.420;初中综合差异系数由0.330微降为0.324。有10个省份的23个县出现滑坡,小学或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不到标准要求。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约谈了该23个县和所在市两级政府分管负责人、教育局长,以及所在省级教育部门分管负责人,督促全面整改。
(四)对未申请认定县进行过程性预警监测
对照国家标准,以校际差距情况为主,对尚未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进行过程性监测。整体上看,未认定县均衡水平明显低于已认定的2700多个县。单看小学差异系数,尚有34%的未认定县达不到要求,比例较高,是攻坚难点;初中差异系数还有15%的未认定县达不到要求。
二、主要成效
通过督导评估,督促地方各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集中攻坚,狠抓落实,全力保障,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涵建设,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强化统筹,加强监督,有效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各地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省级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脱贫攻坚的必要条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督导推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有效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江西将均衡发展攻坚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云南省委、省政府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指标纳入县、村、户脱贫考核,形成“抓脱贫攻坚必抓均衡”工作机制。辽宁建立监测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动态监测,持续发布年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公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行月报制和约谈制。
(二)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各地加大资金、规划和项目统筹力度,切实提高经费投入力度,按照“城乡一体、精准改薄、城镇扩源”的原则,提高学校标准化配置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338个县在义务教育阶段累计投入2,544亿元,新建学校1,598所,改扩建学校近4万所,新增学位368万个,累计建设各类校舍面积5,097万平方米,新建体育运动场馆4,424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13万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194亿元,新增图书2.2亿册,新增计算机163万台。贵州建立与地方财力状况、办学需求和物价水平等合理联动的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生均财政拨款稳定增长机制。内蒙古安排5亿元集中解决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的“大通铺”、旱厕、学生宿舍卫生和淋浴设施短缺、食堂土灶台、火炉取暖等问题。
(三)创新机制,整体提升,持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各地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完善编制管理,通过定向培养、全科教师、特岗、支教、转岗培训等多种方式,重点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教师专业、学科、年龄和性别结构;完善校长和教师交流机制,促进了师资均衡配置;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持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338个县共新补充教师约22万人,其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约4万人。新疆启动地方特岗计划,改革招聘方式,形成上下联动的教师补充格局,13个县2017年共补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4万人。湖南实行向农村倾斜的差别化待遇,落实了每人每月200-1400元不等的多项乡村教师补助政策。西藏大力实施教师“暖心工程”,为中小学建设教工之家,为偏远学校教师发放交通补贴、生活补助、防寒服,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协调解决教师夫妻两地分居问题。
(四)促进公平,精准施策,有力保障特殊群体权益
各地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力度、提高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水平等措施,保障各类特殊群体公平受教育权益。积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着力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宁夏按每生每天5.6元标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为西海固地区11个县所有26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营养餐,并将所有特殊教育学校纳入了“营养改善计划”。贵州实施教育精准脱贫“1+N计划”,累计下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118.20亿元,资助了1,060万人次。青海以乡镇为主体实行“一县一策、一乡一案”,研发控辍保学数据核查比对系统,开启“互联网+控辍保学”新模式。
(五)深化改革,注重创新,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各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特色办学,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新实施合并、托管、一校多区、集团办学、建立学校联盟等多样化办学体制,推动名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带动其他相对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山西沁县探索形成了“课堂教学六环节”、“三主四导五勤”、“五部教学法”等多种课改典型。重庆巫山县着眼“实用、管用”开展农村微型学校教育模式、三级课题研究、133生本高效课堂等“三微”教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积极推行国语教育“全覆盖”,对6,140名少数民族学生推行国语教学,通过混合编班、住宿,共同生活和学习,共同进步和成长,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三、主要问题
2018年,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的338个县中,有175个是国家贫困县,其中118个属于连片贫困地区,39个属于三区三州;有140个是少数民族县,有17个是边境县。多数县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教育发展基础薄弱。虽然这些县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地方政府推进机制不健全
部分地方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认识不清,没有重点改造薄弱学校,而是建设少数城镇学校,甚至变相办重点,择校热、负担重等问题没有真正解决。部分县财政困难,支撑教育发展能力不足,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劲头不足,力度不够。部分县搞突击达标。
(二)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大校大班问题较重
部分地方没有合理布局中小学校建设。在城乡建设中,没有为学校预留足够用地,城市(县城)学位不足问题愈发突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严重。338个县中,分别有252、239、228个县不同程度上存在占地面积不足、运动场地面积不足、校舍面积不足的问题;有281个县存在2000人以上大规模学校;大班额比例依然较高,55人以上小学班级比例为6.92%,60人以上初中班级比例为6.21%。此外,也存在学区划分不合理、择校等问题。
(三)投入不足,改薄不力,学校标准化建设仍有短板
部分地方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图书阅览等功能教室数量不足。部分地方农村学校校舍陈旧,实验设备老旧,计算机、电子白板需要更新,图书配置复本量大,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多。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差,床位紧张,宿舍条件简陋,洗澡间热水供应不足,食堂设施不完善,使用未做无害化处理的旱厕。个别地方未落实“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政策。
(四)政策不落实,保障不到位,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有162个县不同程度上存在有编未补问题。有128个县聘任4.6万名合同制教师和代课教师,未做到编外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有257个县缺少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外语、信息技术教师2.8万名。少数学校女教师比例达到70%,而有的城镇小学女教师占比达到90%。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不健全,乡村教师补助标准较低,教师校长参加交流轮岗的积极性不高,约20个县教师和校长交流的比例低于10%。有的地方教师培训力度不大,针对性不强,没有足够的培训经费。
(五)理念落后,管理不强,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不高
338个县普遍存在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现象。部分地方农村学校教师素质不高,对功能教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意愿不强、使用能力不够、使用率较低。少数学校常规管理不规范,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人防、物防、技防等存在漏洞。部分学校没有形成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课程改革能力不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部分学校学生学业负担重、肥胖、近视、睡眠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四、督导意见
2019年,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任务进入最后一公里,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巩固提高任务越来越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力度,注重质量,督促地方各级政府保质保量如期实现均衡发展目标。地方各级政府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明确责任担当,要在“强保障”“重规划”“补短板”“建队伍”“抓内涵”等方面狠抓落实,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一)强保障,持续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完善推进机制
一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协同作战。二要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在发展规划、财政投入、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教育。要强化省级统筹,加大资金和建设项目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三要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把责任分解、目标分解、任务完成情况等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既要督导过程进度,也督导发展成果。要提高督导专业化水平,让教育督导“长牙齿”,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二)重规划,精准定位发展目标,找准坐标系
一要加强分类指导。对于尚未达标的县要加大支持力度,保质保量如期达标;对于近期通过认定县要抓好巩固提高,不折不扣抓好整改;对于较早达标的县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推进脱贫攻坚统筹考虑,优化城乡学校布局规划。三要充分考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性、动态性,建立监测长效机制,通过监测研判发展态势,精准定位问题,预警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三)补短板,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抬高发展底部
一要把做好学校布局调整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必要前置条件,城乡统筹考虑,超前谋划规划。要把限制大校额、大班额,严禁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要求落到实处。二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国家基本建设标准,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尽快解决学校过度拥挤的问题。三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精确施策,一县一策、一校一案,把资金和建设项目准确投放到最需要的学校、最紧迫的问题上。
(四)建队伍,优化师资合理配置,提高能力素质
一要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建立健全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的机制,通过周转编制、机动编制、购买工勤服务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编制。用足用好现有编制,不允许大量空编、有编不补。二要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定期交流制度,在待遇补助、专业成长、生活条件、表彰奖励等方面出台政策,使更多优秀教师乐于交流、在艰苦地区安心从教。三要真正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认真实施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四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在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
(五)抓内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要落实“五育并举”,加速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对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进行科学设计。三要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支持更多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四要进一步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发展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爱和帮助。五要坚决克服“五唯”的功利化评价倾向,更加注重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在全社会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树立教育评价良好导向。
【关注川越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