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请启用javascript,否则网页将非正常运行!
高三全日制招生
新闻资讯
日本小学生爆红网络:拉开同龄人差距的,竟是这项能力
2019-08-20    |   文章来源:网络    |  分享到:
0
  基因再强大,
  后天没有培养和开发,
  孩子也很难有好的发展。
  日本一位名为山本健太郎的小学生,在钻研160多件文具后,出版了一本图文书《文房具图鉴》,因此成为日本的小网红。
  山本性子安静,喜欢钻研,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班上“弹飞橡皮”的小游戏。
  为了赢得游戏,别的小朋友在一次次尝试,山本却在一旁思考橡皮的种类和性能,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他迷上了研究各种文具。
  别人喜欢文具,可能会一股脑买回家,山本却不走寻常路,他带着问题去分析这些文具的特点,并把每一件文具的图片、解说、优缺点记录在本子上。
  后来,他又将多款文具作比较:哪种适合着色,哪款涂改带使用比较顺畅,哪种文具实惠。
  在家人的鼓励下,山本根据168种文具,写下了100多页说明图鉴。
  小小年纪,便获得如此大的成就,长大了更是不可限量。
  同样是小学生,大家都有文具,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原因就在于:有没有思考力。
  比尔盖茨曾说:
  “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地认为智商是无可替代的,想要成功,你还必须要知道该如何做出明智的抉择,以及拥有更宽广的思考力。
  ”
  拥有思考力的孩子,他的视觉会更宽广,思维会更加缜密,在未来,他们将比别人有更多的机遇,更容易拥有成功的生活和事业。
  思考力,能拉开人与人的差距
  中国校友会网曾发布的近40年《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中,得出一个结论:
  善于思考,是学霸的标配。
  安徽考生王杜宸,以710分一举拿下状元头衔,翻看他的过往发现,这个男孩3年前还是当地的中考状元。
  两次脱颖而出,看似意外,实则是情理之中。
  别的孩子爱玩手机、打游戏,王杜宸却有着异于常人的低调沉稳,平时喜欢思考钻研。
  他说:“我特别喜欢数学,喜欢思考,有新的发现我会觉得无比自豪。”
  隔壁江苏省的李心晔和郭宇涵,在理科满分480分的前提下,拿到了436分的好成绩。
  两人均提到,拥有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精神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所谓学霸,不一定更聪明,但为什么可以学得这么好?
  那是因为他们比别人看得更深入,面对同一样事情,他们更专注,将学习效果最大化。
  是否具备思考力,才是智商高低的体现。
  一项心理学研究曾对25位国家最高科学家技术奖获得者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除了智力因素,强烈的动机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也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因素。
  物理学家黄坤,把自己的成就归于勤奋和思考,他自认为是智力发育滞后型,读书时主动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这个习惯为他在固体物理研究生涯中取得重大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孩子而言,拥有敏锐的思考能力,在未来遇到问题时才能保持沉着冷静,看到别人无法察觉的一面,快速找到解决办法。
  罗素曾说,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在用深度思考力实现自我突破的。
  一个懂得如何思考的孩子,更容易赢得未来。
  孩子思考力出现危机?
  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提出:如今的孩子在5岁以后,思考能力会逐渐下降。
  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天马行空?
  在家长群看过一个分享:
  8岁的团团在写数学作业,发现有一题不会,便急忙喊道:妈妈快来帮我,这题我不会做!
  团团妈听到女儿的呼声后,立刻走到她面前,告诉她解题方法,团团按照妈妈给的思路,很快完成了作业,然后高兴地去楼下找小伙伴们玩。
  类似的事情,几乎天天发生。
  直到有一天,团团妈发现,前天给女儿说过的题目,第二天她又问同样的问题,她才意识到,应该引导女儿独立思考。
  第二次,女儿又问了之前说过的题目,妈妈便让她先思考一下,结果她回答:我不会想,你还是直接告诉我答案吧!
  这样的场景是否很熟悉?
  许多家长总是习惯于为孩子指路,事事替孩子安排妥当,孩子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二话不说就写答案,结果一步步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权利。
  孩子长期依赖家长,很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遇到问题首先不是思考,也不会想着如何解决,一切只等着家长出主意、想办法。
  久而久之,孩子的思考力会慢慢降低甚至消失。
  除了父母的过度保护,电子产品泛滥也是影响孩子思考力的一大成因。
  杂志《都市人成长》曾对2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
  95%的孩子业余时间主要活动是“看电视”;不到20%的学生有时间看课外书,不到10%的孩子经常有户外活动;大多数孩子的主要休闲项目是玩游戏。
  生活中,90%以上的孩子使用洗衣机、微波炉等设备,他们一致认为做家务很简单,不需要动脑子。
  智能化时代的生活让一切变得轻松,孩子们动手动脑的机会也大幅度降低。
  生活被动画和电子游戏填满,孩子变得越来越浮躁,无法集中精神去思考一个问题。
  而电子产品里的声音、光线、色彩、图像几乎挤占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缺乏空间想象力,影响大脑思维的运转,更不利于孩子们动脑筋。
  孩子懒于思考,已经成为避无可避的问题。
  重新审视孩子思考能力的培养,如今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必修课。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力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我们可以这么做:
  1.给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
  教育专家朱永新说,孩子的思考力不是马上形成的,他们需要时间去摸索,消化,最后整合。
  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间,不必急于告诉孩子最正确的做法和答案。
  在一次亲子活动上,有个小男孩在往漏斗里装沙子,漏斗会漏,沙子总装不满,他便用手堵住漏斗,等沙子装满就把漏斗放到瓶口,再放手让沙子流进瓶子里。因为沙子漏得太多,孩子装得很缓慢。
  这个过程中,他妈妈只是在一旁微笑看着,不说话也不帮忙。
  孩子在一次次重复中,终于找到了办法,把漏斗口对准瓶子再倒入沙子,很快就装了满满一瓶。孩子开心的给妈妈展示,妈妈则赞赏地为他鼓掌。
  因为妈妈给了孩子摸索的机会,他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最佳办法。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长都不要代替孩子思考。
  孩子思考能力最旺盛的时候,并不是在接受教育、读书学习的时候,而是在独自探索的时候。
  2.家长要学会反问
  杜江和霍思燕的儿子嗯哼,一直表现得逻辑清晰,思维活跃,这和父母的用心教导分不开。
  在生活中,霍思燕特别喜欢用“反问”的方式,引导嗯哼完成一件事情。
  嗯哼要制作蓝莓汁,一开始他把蓝莓放进杯子里,就说完成了。
  霍思燕并没指出他的错误,而是问他:“为什么没成为汁呀?你怎么把他弄成汁呢?”
  嗯哼想了想回答:“加水就可以,一加水就好了呀!”
  霍思燕将水递给儿子,并问他:“倒多少呢?”
  嗯哼把水倒满杯子说:“就这么多吧!”
  霍思燕看着水果泡水,问他:“这就是你的蓝莓汁吗?”
  嗯哼喝了一口发现没味道,便说道:“我觉得还需要搅拌一下。”
  最终,嗯哼并没有完成榨果汁。但在妈妈不断问他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在思考,怎么做才能完成榨果汁。
  家长反问“为什么”,能让孩子多开口说话,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我们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发问,让孩子通过已有的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
  即便他回答错误,父母也不要立刻打断或急于说出答案,要留给孩子自己思考和努力的空间。
  3.给孩子独处的时间
  心理学上有一种帮助人成长的课程,名为SOLO。
  在这个课程中,学员会被放在一个独处的情景中,没有人和他说话、交流,就让他独自待着。
  结果发现,上过SOLO课程的学员思维更清晰、更敏捷了,而且在独处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思考和体验,给他们启发。
  同样的,孩子在独处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体验环境、玩耍、探索和解决问题。
  有位妈妈和我们分享,她曾尝试每天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闲的、无所事事的时间,结果惊讶地发现,独处时她的大脑在高速运转。
  没有外界的干扰,孩子才能拥有动脑的机会,有空白,才能思考更多的未来和方向。
  《最强大脑》的Dr.魏说过:节目中绝大多数天才般的选手,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结语:
  基因再强大,后天没有培养和开发,孩子也很难有好的发展。
  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重视思考力的培养,如此才能让孩子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注川越微信公众号

【关注川越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

扫描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