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
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4-12-22
-
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试点院校遴选工作启动 2024-12-20
-
成都将新开40余条公交线路 2024-12-19
孩子遇到问题容易情绪崩溃? 试试“解决问题思路”
2019-08-21 | 文章来源:VIPKID英文亲子阅读 | 分享到:
Part1
今天的话题,是由一则新闻想起的。
新闻里讲了一件事故。
7月25日,在沈阳街头,一辆奔驰车与一辆尼桑车相撞,两车受损都挺严重的。
尼桑车里的司机是个年轻女孩,估计是吓蒙了,在车里哭着没出来。
奔驰车里的司机是个阿姨,从驾驶室走出来之后也没查看自己的车况,就径直朝尼桑车走去。
是要追责吗?是要争吵吗?事情并没有按照想象中的情形发展。
阿姨走到尼桑车旁,跟女孩说:“闺女,别怕,好像漏油了,你快下车,别再把你伤了。”
女孩下了车,对阿姨说:“阿姨,你没事吧,你要心脏哪儿不舒服告诉我,我带你去医院。”
两个人一直在互相安慰,直到交警赶到处理交通事故。
我想,当时刚刚受到猛烈撞击的两人,内心都是充满恐惧的吧。
先彼此帮持着处理好情绪,再进一步协商处理好赔付,确实是发生事故后处理问题的最理性模式。
但是,很多人做不到。
很多人在陷入问题时,第一反应是推卸、埋怨、情绪爆发。
而问题始终是要解决的,这些负面反应,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呢?
只会把问题推向更艰难的境地。
事后有人问了事故里的那位阿姨,当时是怎么想的。
阿姨说:“无论车祸谁是责任方,大家谁也不想发生这事,既然发生了就要乐观去解决,与其互相埋怨,不如互相理解。”
这就是“解决问题思路”。
Part2
六六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讲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孩子们在植物角观察多肉,老师在稍远的地方看着他们。
忽然,一个小孩不小心,把一盆多肉碰到地上,摔碎了。
孩子们一下炸了锅。
有的孩子埋怨着“肇事者”,说都是怪他碰掉的。
被埋怨的小男孩哭着怪旁边的人,说都怪他挤到了自己。
还有小孩跟着被吓哭了,说我们犯错误了老师骂我们怎么办。
孩子们意识到了错误行为的发生,面对忽然而来的问题,都陷入到了坏的情绪里。
只有一个小女孩萌萌说,我们把小花捡起来,种到别的花盆里吧。
这个孩子,具有“解决问题思路”。
孩子们在萌萌的带动下,纷纷伸手捡小花,收拾泥土。
一旁静静观察的老师怕孩子们被碎玻璃割到手,赶忙走了过来,帮助孩子们收拾了残局。
小花找到了新家,孩子们又重新高兴了起来。
之后,老师问萌萌,他们都在哭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啊?
萌萌说,我想着哭有什么用呢,你说我我说你有什么用呢,把小花捡起来种好,不就行了呗,这才有用啊。
是的,哭闹和埋怨的情绪传染,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相反,想办法弥补已经犯下的错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是最有用的。
Part3
后来,我向萌萌妈妈取经,是怎么给孩子养成“解决问题思路”的?
萌萌妈妈分享了两个语言技巧。
一个是,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概念——用明确的指令代替批评。
比如萌萌把饼干撒了一地。
我会控制住自己脱口而出的指责,因为一吵她就会哭,这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
我会告诉她,萌萌你犯错误了,地板的小脸蛋被弄脏了它一定很生气,但很开心的是你有一个补救的机会。
她会很期待的问,什么是补救。
我说,补救就是你把饼干捡起来丢掉,把地板的小脸蛋擦干净。
在这样语言情景的引导下,萌萌就会很用心的补救犯下的错误,地板不生气了,她就很开心。
当然,我会对她有小小的惩罚,饼干浪费了,今天就不再给了。但这时她的情绪已经很稳定了,也就能够接受这样的惩罚了。
比起一开始的批评,我觉得用明确的指令引导她去弥补错误,能够更快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第二个是,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想个办法吧”代替“怎么办”。
慢慢的萌萌有些解决问题的意识了,就该引导她自己想办法了。
有一次我帮萌萌做手抄报,刚完成一副小作品,却不小心在空白的地方划上了一笔。
我下意识的喊了一声,怎么办啊!
看见萌萌小嘴儿都撇起来了,我连忙说,要补救,要解决问题的对吧?
萌萌说,对啊,可是怎么办呢?
我鼓励她,萌萌一定能想到办法的,你想想怎么办吧,或者,再画成别的什么?
萌萌想了想说,这个,很像小草啊,可不可以画成小草呢?
当然可以!我告诉萌萌,你看,当怎么办变成想个办法,手抄报变得更漂亮了!
Part4
我开始在六六遇到问题的时候尝试这两种语言技巧。逐渐的有些效果,但有时她还是会控制不住情绪的哭闹和逃避。
因为六六很喜欢和我做互换角色的游戏,她当妈妈,我当宝宝。于是我就常常趁着这个时机,再教育她一下。
譬如我会故意犯错,打乱一套拼图,碰倒一摞积木什么的。然后我就假装很沮丧,假装发脾气。
这时六六总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柔声的对我说,我们来补救一下吧,我们来想个办法吧,哎呀发脾气是没有用的,遇到问题了就要解决问题呀。
慢慢的,六六在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问题时,有了“解决问题思路”。
这个转变的过程,对大人也是种考验,毕竟在当下控制情绪,引导孩子,本身也是种“解决问题思路”。
我们要跟孩子一起进步。
今天的话题,是由一则新闻想起的。
新闻里讲了一件事故。
7月25日,在沈阳街头,一辆奔驰车与一辆尼桑车相撞,两车受损都挺严重的。
尼桑车里的司机是个年轻女孩,估计是吓蒙了,在车里哭着没出来。
奔驰车里的司机是个阿姨,从驾驶室走出来之后也没查看自己的车况,就径直朝尼桑车走去。
是要追责吗?是要争吵吗?事情并没有按照想象中的情形发展。
阿姨走到尼桑车旁,跟女孩说:“闺女,别怕,好像漏油了,你快下车,别再把你伤了。”
女孩下了车,对阿姨说:“阿姨,你没事吧,你要心脏哪儿不舒服告诉我,我带你去医院。”
两个人一直在互相安慰,直到交警赶到处理交通事故。
我想,当时刚刚受到猛烈撞击的两人,内心都是充满恐惧的吧。
先彼此帮持着处理好情绪,再进一步协商处理好赔付,确实是发生事故后处理问题的最理性模式。
但是,很多人做不到。
很多人在陷入问题时,第一反应是推卸、埋怨、情绪爆发。
而问题始终是要解决的,这些负面反应,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呢?
只会把问题推向更艰难的境地。
事后有人问了事故里的那位阿姨,当时是怎么想的。
阿姨说:“无论车祸谁是责任方,大家谁也不想发生这事,既然发生了就要乐观去解决,与其互相埋怨,不如互相理解。”
这就是“解决问题思路”。
Part2
六六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讲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孩子们在植物角观察多肉,老师在稍远的地方看着他们。
忽然,一个小孩不小心,把一盆多肉碰到地上,摔碎了。
孩子们一下炸了锅。
有的孩子埋怨着“肇事者”,说都是怪他碰掉的。
被埋怨的小男孩哭着怪旁边的人,说都怪他挤到了自己。
还有小孩跟着被吓哭了,说我们犯错误了老师骂我们怎么办。
孩子们意识到了错误行为的发生,面对忽然而来的问题,都陷入到了坏的情绪里。
只有一个小女孩萌萌说,我们把小花捡起来,种到别的花盆里吧。
这个孩子,具有“解决问题思路”。
孩子们在萌萌的带动下,纷纷伸手捡小花,收拾泥土。
一旁静静观察的老师怕孩子们被碎玻璃割到手,赶忙走了过来,帮助孩子们收拾了残局。
小花找到了新家,孩子们又重新高兴了起来。
之后,老师问萌萌,他们都在哭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啊?
萌萌说,我想着哭有什么用呢,你说我我说你有什么用呢,把小花捡起来种好,不就行了呗,这才有用啊。
是的,哭闹和埋怨的情绪传染,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相反,想办法弥补已经犯下的错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是最有用的。
Part3
后来,我向萌萌妈妈取经,是怎么给孩子养成“解决问题思路”的?
萌萌妈妈分享了两个语言技巧。
一个是,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概念——用明确的指令代替批评。
比如萌萌把饼干撒了一地。
我会控制住自己脱口而出的指责,因为一吵她就会哭,这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
我会告诉她,萌萌你犯错误了,地板的小脸蛋被弄脏了它一定很生气,但很开心的是你有一个补救的机会。
她会很期待的问,什么是补救。
我说,补救就是你把饼干捡起来丢掉,把地板的小脸蛋擦干净。
在这样语言情景的引导下,萌萌就会很用心的补救犯下的错误,地板不生气了,她就很开心。
当然,我会对她有小小的惩罚,饼干浪费了,今天就不再给了。但这时她的情绪已经很稳定了,也就能够接受这样的惩罚了。
比起一开始的批评,我觉得用明确的指令引导她去弥补错误,能够更快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第二个是,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想个办法吧”代替“怎么办”。
慢慢的萌萌有些解决问题的意识了,就该引导她自己想办法了。
有一次我帮萌萌做手抄报,刚完成一副小作品,却不小心在空白的地方划上了一笔。
我下意识的喊了一声,怎么办啊!
看见萌萌小嘴儿都撇起来了,我连忙说,要补救,要解决问题的对吧?
萌萌说,对啊,可是怎么办呢?
我鼓励她,萌萌一定能想到办法的,你想想怎么办吧,或者,再画成别的什么?
萌萌想了想说,这个,很像小草啊,可不可以画成小草呢?
当然可以!我告诉萌萌,你看,当怎么办变成想个办法,手抄报变得更漂亮了!
Part4
我开始在六六遇到问题的时候尝试这两种语言技巧。逐渐的有些效果,但有时她还是会控制不住情绪的哭闹和逃避。
因为六六很喜欢和我做互换角色的游戏,她当妈妈,我当宝宝。于是我就常常趁着这个时机,再教育她一下。
譬如我会故意犯错,打乱一套拼图,碰倒一摞积木什么的。然后我就假装很沮丧,假装发脾气。
这时六六总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柔声的对我说,我们来补救一下吧,我们来想个办法吧,哎呀发脾气是没有用的,遇到问题了就要解决问题呀。
慢慢的,六六在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问题时,有了“解决问题思路”。
这个转变的过程,对大人也是种考验,毕竟在当下控制情绪,引导孩子,本身也是种“解决问题思路”。
我们要跟孩子一起进步。
【关注川越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