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阴工学院拟更名为淮安大学 2024-12-24
-
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4-12-22
-
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试点院校遴选工作启动 2024-12-20
文章来源:四川教育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指导下,我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强力推进教育强省战略,努力办好中国特色、人民满意的四川现代教育。近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朱世宏接受四川日报记者专访,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推进教育强省战略取得的成效进行详细解读,并展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记者:如何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统揽四川教育全局,推动四川教育实现整体跨越提升?
朱世宏: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奋斗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前提是凝聚共识、统一思想,而难点之一也在于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四川教育是全国教育的缩影,与四川基本省情大体一致。形态全,教育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二元结构相互交织和重叠状况明显;规模大,但“大而不强”问题比较突出;发展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实现全面跨越,但“快”更应“有序”,推进内涵发展、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任务十分紧迫。
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四川教育事业更加紧迫地面临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对象群体多元化、社会需求多样化、全民学习终身化、发展环境国际化等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求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
为此,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旗帜鲜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全省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近年来,我省以普及促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义务教育进入均衡发展新阶段,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教育实现加速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强力推动四川教育实现整体跨越提升。
记者:如何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朱世宏:近几年我省已累计出台教育类改革方案(文件)20余个,全省教育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此外,实施高校章程建设,完成省内全部109所高校章程制定核准。2010年至2014年,我省积极推进了11个国家和25个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其中,“9+3”免费教育计划、成都教育均衡发展两项国家级项目在全国推广。同时,启动新一轮改革试点,在20个方面推动90多个单位开展试点探索,并建立健全试点推动制度,推动改革有实质性进展和突破。
记者: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朱世宏: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攻坚战,大力推进以“易班”为载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和法治教育,开展中小学校风示范学校建设。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提出全面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25条具体规定,制定《四川省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规定》,下大力气综合治理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深入实施中小学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试点,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要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建立以学生能力为本位、适应现代职业岗位(群)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持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四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推进高校专业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国家级、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推动高校面向社会、行业开门办学,全面加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
记者:在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方面有哪些举措?
朱世宏:我省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的政策和价值取向,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首先,我省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计划”“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系列重大项目工程,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其次是特殊群体教育权益得以保障。2016年全省共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4万人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我省特殊教育学生规模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第三,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覆盖,做到“应助尽助”。在全国率先实施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实施民族地区高海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取暖补助政策,2012年起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老少边穷”地区全覆盖。
此外,公平入学保障机制逐步健全。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严格执行“将50%以上的招生计划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每所初中学校”的规定。普通高考录取率大幅度提高,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高校招收农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农村学生的专项计划等,农村考生录取率及就读优质高校的机会得到较大提高。
记者:这些年来,教育如何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不断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率?
朱世宏: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64个,全面覆盖我省重点优势产业以及“多点多极”重点区域。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体系初步构建,高校科研及成果转化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5位,技术转让合同金额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科技成果转化产值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分层分类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高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建成以行业为纽带或地区为龙头的职教集团(产教联盟)41个,涉及大中专学生100万人。推动企业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多种形式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推进职业教育与农村和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2009年起实施藏区“9+ 3”免费教育计划,后扩大到大小凉山彝区,连续五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大力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将60%以上的职教建设资金向农村学校倾斜。以县为单位统筹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工培训率提高到80%以上。
全面推动教育扶贫扶智。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和作用,制定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推动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全面参与对口帮扶,仅2016年就争取资金近3亿元,项目近200个,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记者: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我省有哪些实招?
朱世宏:教育投入方面,我省呈现出规模大、逐年增长的特点。2016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收入达1923.7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居全国第4位),比上年增长7.4%。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类学校生均拨款或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将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单列,完善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高职生均拨款制度逐步完善。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建立优秀教师定期表彰制度。深入实施国家和省级教师培训计划,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实施“特岗”“免费师范生”计划,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落实教师工资法定要求,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大力实施边远山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2015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投入4亿元,建设1万套。教育信息化方面,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小学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2016年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5%,68%以上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
【关注川越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